郭振明谈中国篮球现状及改革方向:打破藩篱与国际接轨
当对手快速前进时,我们却在舒适区里自娱自乐,固步自封。外援政策调整就是要打破这种安逸,用更高强度的对抗唤醒中国篮球。面对国际赛场上五个“老外”,若连两个都难以应对,如何与世界接轨?
4月10日讯 《中国新闻周刊》撰文,谈到了中国篮球的现状。
近日,中国篮协主席郭振明公开表达了对于中国篮球大环境的忧虑。
郭振明对外公开表示,从中国男篮在世界杯的表现中,深刻体会到了和世界的“脱轨”:“人家快速发展,我们渐行渐远,跟不上潮流。我们的运动员、教练员、裁判员都在舒适区里,有点资源,有点市场,也有点产业,自娱自乐,固步自封。所以,接下来要跟国际打通。”
对于中国篮球而言,无论联赛如何改革,或许都会存在一些阻力,但郭振明强调会坚持下去。“外援政策调整就是要打破舒适区,提高比赛的对抗激烈程度。虽然有一些阻力,但会坚持下去。“现在两个(外援)都对付不了,国际赛场上五个对手都是‘老外’怎么办?”
面对严峻形势,郭振明明确提出了"要跟国际打通"的改革总方针。这一方针包含多个维度的战略布局:
外援政策调整成为改革的突破口。郭振明强调:"外援政策调整就是要打破舒适区,提高比赛的对抗激烈程度。"虽然未透露具体调整方案,但业界普遍预测可能的方向包括增加外援名额、取消外援上场时间限制或引入亚洲外援特殊政策等。这些措施旨在通过"鲶鱼效应"刺激本土球员提升竞争力。
青训体系改革是长期战略的关键。中国篮协正在推动与欧美篮球强国的青训合作,计划每年选派百名优秀青少年球员赴海外训练比赛。同时,将引进国际先进的青训评估体系,建立覆盖8-18岁的球员发展数据库,实现人才选拔的科学化、标准化。
裁判员国际化培养计划已经启动。2024年将选派20名裁判员参加FIBA精英裁判培训,并邀请国际知名裁判来华执裁CBA关键赛事。目标是三年内培养出5-8名具备执裁国际大赛能力的中国裁判。
教练员知识更新工程同步推进。中国篮协与塞尔维亚、西班牙等国篮协达成合作协议,将定期组织国内外教练员交流研讨。未来CBA球队主教练岗位将逐步实现50%由外籍教练或具有海外执教经历的教练担任。
郭振明特别强调:"现在两个(外援)都对付不了,国际赛场上五个对手都是'老外'怎么办?"这一反问直指问题的核心——如果不能在国内联赛中适应高强度对抗,就无法在国际赛场立足。改革不是选择题,而是生存题。